黄启新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鲁(Antony Flew)过去是在西方世界里其中一位最有名的无神论者。可是在2004年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公开宣布他相信上帝的存在。弗鲁改变主意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贯彻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原则:「总要跟着证据走,无论它带你到那里去。」(Must follow the argument wherever it leads)。

弗鲁于1923年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卫理公会牧师。弗鲁廿三岁时已经公开自己是无神论者。在牛津大学求学的时候,弗鲁经常出席苏格拉底学会的每周会议。苏格拉底学会是一个为无神论者和基督徒而设的论坛,当时的会长是著名的基督徒作家鲁益师(CS Lewis),可是弗鲁并未被鲁益师的道德论据说服去相信上帝的存在。弗鲁于1950年在格拉底学会发表了《神学与伪造》1一文,尝试以苦难去否定上帝的存在,引起很大的回响。及后弗鲁陆续发表了其他无神论著作,包括《上帝与哲学》2,《无神论的推断》3等等。

作了无神论者六十多年后,弗鲁突然转投有神论的阵营,于2004年公开宣布他相信上帝的存在,并在他的《有一位上帝》4一书中解释令他改变主意的三个主要原因:

  1. 大自然遵守物理定律(自然定律从何而来?)
  2. 生命的出现(生命怎样来自非生命?)
  3. 大自然的存在(宇宙从何而来?)

让我们逐一探讨。

大自然遵守物理定律

理论物理学家戴维斯(Paul Davis)指出有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物理定律从何而来?
  2. 为何我们有这一套物理定律,而非其他的物理定律?
  3. 我们的物理定律如何驱使平凡的星尘变成生命,意识及智慧? 5

牛津哲学家科士打(John Foster)指出,如果你接受有物理定律,那么某些东西必定把这些规律强加于宇宙作为规律。可是我们应该期望什么是这些规律的主因呢?科士打认为有神的解释是唯一严肃的选择,因此我们可理性地肯定地断定上帝把规律强加于宇宙作为规律来创造物理定律。 6

戴维斯亦认同:「无神论者声称自然定律无理性地存在以及宇宙是终极地荒谬的。作为一个科学家,我觉得很难接受。合乎逻辑、有秩序的宇宙必须源自一个永恒理性的原因。」7。  

另一方面,科学家于近几十年发现我们的宇宙有很多「微调」的特性,没有这些微调,人类根本不可能生存8,9。物理学家戴森(Freeman Dyson)写道:「当我越细察宇宙和研究其结构的细节,我找到越多证据证明宇宙在某种意义上知道我们将会来临。」10。例如有很多物理基本常数(如光速、电子质量、引力常数等等),只要差之毫厘,就不会有任何行星(包括地球)形成让生物居住。

这种微调有两个解释方法: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是认为微调是上帝设计的最好证明;另一种解释是去推测我们的宇宙只是「多元宇宙」(multiverse)11的其中一个宇宙。 

所谓「多元宇宙」,是指在我们的宇宙之外,有可能有很多(甚至无限多)其他宇宙存在,而这些宇宙的物理定律和物理基本物理常数可能与我们的宇宙完全不同。多元宇宙论的支持者认为如果有很多不同的宇宙存在,那么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是巧合地拥有适合生命出现的条件。

戴 维斯否定多元宇宙这个见解。他同意如果有无限多个宇宙存在,什么事情都可发生。但是他认为多元宇宙虽然能够解释一切,却没有解释任何东西。他说一个真正的科学解释好像一粒瞄准发射的子弹,可是多元宇宙却以无限复杂的猜字谜游戏,去取代理性地有秩序的真实世界,使“解释”整个概念本身变得毫无意义。12

当代宗教哲学泰斗斯温伯恩(Richard Swinburne)亦对多元宇宙解释不屑一顾。他认为去假设有无数(没有因果关系的)宇宙,以解释一个宇宙的特点是疯狂的,只要假设一个本质(上帝)便足够了。13

对弗鲁来说,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多元宇宙的存在并不能解释自然定律从何而来。正如戴维斯指出,如果有「定律中的定律」(law of laws)去描述不同的参数数值是怎样被设定于不同的宇宙中,那么我们只不过把宇宙微调的问题推高一层而已。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是需要解释定律中的定律是从何而来的。14

弗鲁总结说:「多元宇宙与否,我们仍然需要接受自然定律来源的问题,而这里唯一可行的解​​释是上帝。」。

生命的出现

科学家一直渴望知道生命是怎样在地球开始的,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能够解释生命的起源。

弗鲁认为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还未被解答的其中一个哲学问题是:一个没有思想的物质宇宙如何产生有内在目的,自我繁殖的能力,以及「具有已经编码的化学」(coded chemistry)的生物?

英国哲学家霍尔丹(John Haldane)认为生命起源理论并未能提供足够解释,因为这些理论预先假定早期自我繁殖的存在,却没有证据证明自我繁殖可以从物质以自然方法出现。15

休谟(David Hume)主张宇宙里维持生命的秩序并非任何智慧所设计的。英国哲学家康威(David Conway)对此总结了两个哲学困境,即如何为以下两个问题提出唯物主义的解释:

1. 由非生物变成最早的生物,活着的生物拥有目的组织(teleological organisation),这是生物出现之前所有东西所缺少的。

2. 由最早没有自我繁殖能力的生命形式,变成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生命形式。若果没有这种能力的存在,不同的物种是不可能通过随机的突变和自然选择而出现的。

康威因此断定生物现象给予我们理由去怀疑是否真的可能以纯唯物主义而不依靠设计,去解释生命形式的存在。16

第三个生命起源的哲学重点是对所有生命形式都十分重要的编码(coding)以及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DNA(Deoxyribo 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里的遗传信息在复制过程中被拷贝,然后从DNA被抄写到RNA。之后RNA里的信息通过转录(translation)被传送去到氨基酸,而氨基酸最后被组装成蛋白质。

数学家柏林斯基(David Berlinski)提出一个大问题:「一个编码化学系统的起源能否在某种程度上被解释,却又不诉诸于不然我们会引用以解释编码和语言,通讯系统以及对于物质世界的普通词语特征的那些事实?」17

生命起源研究权威微生物学家伍斯(Carl Woese)亦指出:「编码的法则(即密码子(codeon)分配的字典)已被知道,然而它们没有给为何编码存在和为何转录机制如此提供任何线索。」。伍斯坦承我们不知道编码系统的来源。 「转录的来源,即在它变成一个真正解码机制之前,已经暂时遗失于过去的幽暗中,而我不想在这里妄自猜测在此之前有什么聚合过程引起它,又或者猜测tRNA,tRNA负载系统(charging systems)或遗传编码(genetic code)的来源。」18

戴维斯亦强调同样的问题。他认为大部份的生源论(biogenesis)理论都集中于生命的化学,可是「生命不只是复杂的化学反应。细胞亦是一个资讯储存,处理和复制的系统。我们需要去解释这些资讯的来源,以及资讯处理机械从何而来。」。他强调基因只不过是一套用来生产蛋白质,并有着精确制法的编码指令。最重要的是,这些基因指令并非那些你可以从热力学和统计力学中找到的资讯,相反地,它们构成语义资讯(semantic information)。换句话说,它们有一特定的意思。这些指令只能在一个能够诠释基因编码意思的份子环境下才会有效率。戴维斯继而提出以下重要的问题:「有意义的或语义资讯如何能够从一堆无意识的分子,受盲目和无目的的力量驱使自然地出现这个问题,提出了一项深刻的概念上的挑战。 」19

弗鲁认为「...DNA物质,通过产生生命所需而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地复杂的排列,证明智慧必须参与其中,以致令这些非常不同的元素互相配合工作。正是那若干元素惊人的复杂性,以及它们以极之微妙的方式互相配合工作。而要这两部份巧合地在适当的时候聚合,机会简直是微乎其微。」20

弗鲁引述物理学家斯克罗德(Gerald Schroeder)所提出的例子21, 来指出所谓「猴子定理」的不可能。 「猴子定理」是指说如果有一大群猴子在电脑键盘胡乱拍打,只要有足够时间的话,最后得出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斯克罗德首先参考英国国家艺术协会(British National Council of Arts)所做的一个实验:工作人员把一部电脑放在一个有六只猴子的笼中。经过一个月的胡乱拍打后,猴子打出五十页「东西」出来 — 可是连一个「字」也没有。这里「字」的意思包括英语里最短的字,例如「a」和「I」等(「A」必须前后都有空白才算是一个字)。如果一个电脑键盘有三十个键,那么要打出一个单一字母的单字的机会率是30×30×30分之一(即27,000分之一)。那么要打出一首十四行诗的机会率又如何呢?斯克罗德随意选出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诗里有488个字母。所以猴子打出这首十四行诗的机会率是26(因为有26个英文字母)自乘488次,亦即26488又或者10690(即1之后有690个零)。我们的宇宙大约有1080粒如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粒子,所以根本没有足够粒子去做这个实验。

即使假设你把整个宇宙变成很多电脑晶片,每个晶片重百万分之一克,而每个晶片能够每百万分之一秒产生488个随机字母,那么自宇宙诞生以来你所得到的尝试只有1090次,比10690还差10600倍。换句话说,尽管很多人相信猴子可以随机打出一首十四行诗,实际上机会率小得根本不可能发生。

弗鲁对斯克罗德的解说诚心信服,相信生命起源根本没有可能​​是偶然地出现的,并认为我们在地球所见,目的主导(end-directed)和自我繁殖的生命的起源最令人满意的解释是一位有无限智慧的上帝。

大自然的存在

「无」可以生「有」吗?

在大爆炸理论(The Big Bang Theory)被提出以前,很多人认为宇宙无始无终。弗鲁以前主张我们必须视宇宙本身和其最基本定律为基本原则(ultimate)。他写道:「每一个解释系统必须从某处开始,而这起点本身并不能被那系统所解释。...无论有神论者引用他们的上帝的存在和性质去解释什么,他们不能够避免以那事实作为基本原则和无法解释。而我以前不明白任何处于我们的宇宙的东西如何能够被认识或合理地被猜想为证明某在背后的、凌驾的或远超的超越宇宙的实在。因此为何不可以以宇宙和它最基本的特征作为基本原则的事实(ultimate)呢?」。

可是当大爆炸宇宙论被证实,以及物理常数微调被发现,迫使弗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宇宙是有开始的,那么我们必须解释什么引起这个开始。

有一些宇宙论者推测宇宙可能从「无」到「有」地出现。崔昂(Edward Tryon)于1973年推论出宇宙可能是真空中的一个量子波动。他主张宇宙的能量总和为零,因为重力的结合能(gravitational binding energy)为负数22。哈图(James Hartle),霍金(Stephen Hawking)和威令根(Alexander Vilenkin)推测宇宙通过量子波动从「无」到「有」出现。 「无」在某几个例子里是指一些混乱的,并有着极高能量密度的时空泡沫(space-time foam)。

可是哲学家莱斯理(John Leslie)认为这些推测并无关系。他写道:「无论你如何描述宇宙— 它永远存在,或来自时空以外的一点,或者在空间里而非时间里的一点,或者开始时如此量子模糊(quantum fuzzily)以致没有明确的起点,又或者总能量为零— 那些觉得有而非无(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的纯粹存在有问题的人不会倾向赞同问题已经被解决了。」23

弗鲁亦同意:「如果你有一条方程式说明某事物从真空出现的或然率,你仍然需要去问为何那方程式适用。」24

霍金亦提到创造因素对方程式的重要性。在《时间简史》一书发行后不久的一个访谈中,霍金承认他的模型在上帝的存在上并没有什么关系。当我们说物理定律决定宇宙怎样开始,我们只是说上帝并没有选择「以我们不能理解的任意的方法去把宇宙启动,它并没有说明上帝是否存在— 只是衪并非反覆无常的。」25。  

斯温伯恩亦说:「如果有一位上帝的话,祂很有可能会以有限和复杂性去创造一个宇宙。一个宇宙非常不可能是自存的(uncaused),反而上帝更有可能是自存的。因此从宇宙的存在到上帝的存在这论据是一个好的C-归纳的论证(C-inductive argument)。」26, 27

弗鲁认为斯温伯恩的宇宙论论证(cosmological argument)版本为宇宙的存在提供一个十分有希望的解释,可能最终是一个正确的解释。

结论

弗鲁经歴了长达廿年的理性的朝圣,最终得出「有一位上帝」这个结论。他强调当他最后承认上帝存在并非一个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因为他的思维并由始至终没有改变过—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总要跟着证据走,无论它带你到那里去。」。

虽然弗鲁并未在其书中承认他相信的那位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但只要他继续贯彻苏格拉底的原则,总有一天他会找到答案的。

 


1. Antony Flew, "Theology and Falsification," University, 1950-51.
2. Antony Flew, God and Philosophy (New York: Dell, 1966).
3. Antony Flew, The Presumption of Atheism, (London: Pemberton, 1976)
4. Antony Flew & Roy Abraham Varghese. 2007. There is a God: How the World's Most Notorious Atheist Changed His Min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5. Paul Davies, Templeton Prize Address, May 1995, http: //cosmos.asu.edu/prize_address.htm
6. John Foster, The Divine Lawmaker: Lecture on Induction, Laws of Nature and the Existence of God (Oxford: Clarendon, 2004), p.160.

7. Paul Davies, "What Happened Before the Big Bang?" in God for the 21st Century, ed. Russell Stannard (Philadelphia : Templeton Foundation Press, 2000), p.12.
8. 黄启新, "精密微调的宇宙"
9. 黄启新, "智慧设计论vs.人择原理"
10. Freeman J. Dyson. Disturbing the Universe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9), p.250.
11. 「多元宇宙」亦称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
12. Paul Davies, "Universes galore: Where will it all end?", http://cosmos.asu.edu/publications/chapters/Universes%20galore.pdf.
13. Richard Swinburne, "Design Defended," Think (Spring 2004), p.17.
14. Paul Davies, "Universes galore: Where will it all end?".

15. John Haldane,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in Atheism and Theism (Great Debates in Philosophy), JJC Smart and John Haldane (Oxford: Blackwell, 2003), p. 224.
16. David Conway, The Rediscovery of Wisdom (London: Macmillan 2000), p.125.
17. David Berlinski, "On the Origins of Life," Commentary (February 2006).
18. Carl Woese, "Translation: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RNA (2001): pp.1061, 1056, 1064.
19. Paul Davies, "The Origins of Life II: How Did It Begin?" http://cosmos.asu.edu/publications/papers/OriginsOfLife_II.pdf.
20. Antony Flew & Roy Abraham Varghese. 2007. There is a God: How the World's Most Notorious Atheist Changed His Min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75.
21. Gerald Schroeder, "Has Science Discovered God?" http://www. sciencefindsgod.com
22. Tryon, Edward P. "Is the Universe a Vacuum Fluctuation," Nature, 246(1973), pp. 396- 397.
23. John Leslie, Infinite Minds (Oxford: Clarendon, 2001), p.195.
24. Antony Flew & Roy Abraham Varghese. 2007. There is a God: How the World's Most Notorious Atheist Changed His Min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143.
25. Stephen Hawking, 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New York: Bantam, 1993), p.172.
26. Richard Swinburne, The Existence of Go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9), p.152.
27. 斯温伯恩区分两种不同的归纳论证:「P -归纳论点」是指那些证明结论比其相反更有可能发生的论证;而「C -归纳论点」是指那些进一步增加结论可能性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