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新

天体物理学家罗斯(Hugh Ross)在他的著作《混沌初开》(The Creator and the Cosmos)里指出1,一般而言行星的表面重力越大及行星离恒星的距离越远,其大气层就会越浓密,因此理论上地球的大气层应该比金星的大气层浓密。但是实际上地球的大气层比金星的大气层稀薄大约四十倍,其原因在于月球。

现时主流的月球形成理论是「大碰撞说」(Giant Impact Hypothesis)。根据这个假说,一颗与火星大小相若的天体在大约四十五亿三千三百万年前,即在地球形成后不久,以某个倾斜角撞向地球。天体的大部份在撞击后被吸收到地球的中心,同时将地球的一部份抛射入太空中,最后形成现时的月球。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撞击,原因如下:

  • 撞击的天体的大小和撞击的角度必须恰到好处,否则撞击便会将地球完全地毁灭。
  • 这次撞击把地球上原本令人窒息的浓密大气层吹散到太空中,令新的大气层变得稀薄,并拥有合适的化学成份,让太阳的光线能够通过新的大气层射进地球表面。
  • 这次撞击提高了地球的质量和密度,使地球的重力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水份子(分子量18)保留,但同时把危害生命的氨(分子量17)和甲烷(分子量16)排出。
  • 这次撞击提高了地球地壳的铁含量。铁是海洋中海藻的一种重要的养分,因此高的铁含量提升了海藻的丰度和种类,而海藻是海洋食物链的基层食物,因此高的铁含量提升了海洋生物的丰度,亦同时容许了陆上高等生命的出现。
  • 这次撞击把地球自转的速度减慢,使众多品种的低等生命能够生存得长久一点,以支持高等生命的存在。
  • 这次撞击必须能产生大小和轨道适中的月球,造成潮汐作用,令接近海岸的海水能够被洁净,和养分得以被补充。
  • 大小和轨道适中的月球亦有效地稳定地球的自转轴,并保护地球免受极端气候的威胁。

 

总括来说,这个奇妙的撞击完美地把地球从一个虚空混沌的地方转变成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地方。正如罗斯所说:「对于那些希望看到一个神迹的人,我们可以向他们保证,当他们举头望见明月时,他们正在看着一个神迹。」


1. Hugh Ross, The Creator and the Cosmos, 3rd ed. (Colorado Springs, CO: NavPress, 2001), 184 - 185.